|
功率因數PF與cosφ的本質區(qū)別在于cosφ僅反映基波中的功率因數,而PF反映的功率因數是同時包含了基波和諧波。
一、PF與cosφ的本質區(qū)別
功率因數 (PF):有功功率(P)與視在功率(S)的比值。這是一個最根本、通用的定義,公式:PF=P/S。衡量電能被負載有效利用的總體效率。
功率因數(cosφ):在電壓和電流均為純正弦波(無畸變)的理想條件下,φ是基波電壓與基波電流之間的相位差角。cosφ就是這個相位差的余弦值。
二、 何時相等?何時不等?

二者的關系wan全取決于電網中是否存在諧波。在線性負載系統(tǒng)(無諧波)時兩者相等,負載為純電阻、電感、電容或其組合(如三相異步電機、變壓器)。電流波形是wan美的正弦波,且頻率與電壓一致,此時PF=cosφ。在此理想狀態(tài)下,導致電能利用率降低的wei一原因是相位差φ。因此,功率因數wan全由位移因數決定。
當非線性負載系統(tǒng)(含諧波)時兩者不相等,負載包含電力電子器件(如變頻器、開關電源、LED驅動器等)。這些負載會使電流波形發(fā)生畸變,不再是正弦波。這種畸變的波形可以分解為50Hz的基波和頻率為基波整數倍的諧波(如150Hz, 250Hz等)。此時,電能利用率低由相位差和波行畸變共同造成。相位差 (φ):基波電流與基波電壓之間的相位差。波形畸變:諧波電流不做功,但會增大總電流的有效值,從而增大了視在功率(S)。
因此,總功率因數(PF)的計算必須考慮諧波對其的影響,公式:PF = cosφ × (I₁ / I)。其中I₁為基波電流有效值;I為包含所有諧波的總電流有效值;I₁/I為畸變因數,其值總是≤1。諧波越嚴重,該值越小。
在常見的無功補償控制器中,顯示的功率因數值一般是指總功率因數(PF),而電li局計量表則只顯示基波功率因數(cosφ)。當系統(tǒng)中存在諧波時,可能導致控制器顯示已補償到位,最終卻仍產生力調電費,其主要原因是無功補償控制器通常僅針對基波無功進行補償,但諧波過大會降低總功率因數。從而誤判為補償不足,繼續(xù)投入電容器,造成“過補償"狀態(tài)。
此外,盡管電li局計量表顯示的功率因數正常,但依舊有可能會有力調電費產生。主要是因為電li局在力調電費結算時會綜合考慮諧波無功帶來的影響。若諧波占比較高,即使控制器已將基波無功補償到位,仍有可能因總功率因數不達標而產生力調電費。反之,若諧波占比不大,通常只需將基波無功補償到位即可避免力調電費。下圖為諧波對功率因數下降值的關系:
結論:無論是否含有諧波,始終秉承PF≤cosφ。在不含諧波時,cosφ和PF才會相等;當含有諧波時,cosφ和PF會出現(xiàn)不相等的情況,罪魁禍首就是諧波。當諧波越大時,cosφ和PF兩者差值就越大。同時諧波畸變率一旦超過46%,哪怕把基波功率因數補償到理想值“1"總功率因數也會在諧波的影響下小于0.9,并產生力調電費,這時候只能通過諧波治理來避免力調電費的產生。
往期精彩推薦:
光伏發(fā)電后無功補償控制器如何解決力調電費罰款的問題?
無功補償控制器顯示功率因數0.99,可還是被罰款了,這到底是怎么回事?
安裝新的無功補償控制器后有力調電費產生?—無功補償器欠流保護案例分享
諧波對功率因數有何影響?諧波影響下功率因數的補償上限設置問題
無功補償控制器投切的時間奧秘:延時、震蕩、放電一次講透!
#無功補償控制器 #功率因數 #光伏四象限 #抗諧波 #力調電費
歡迎光臨TB店鋪:電力控制儀表行,原廠現(xiàn)貨供應光伏四象限抗諧波無功補償控制器。
|